阅读时长: 11 分钟

2018中国土地日-珍惜土地资源,建设美丽家园

这周一,也就是6月25日,是中国第28个全国土地日。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专门设立纪念日的国家。土地日的主题也由最初的以经济建设为重心,逐渐向爱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转移。

2018年土地日的主题是“珍惜土地资源,建设美丽家园”。这背后是中国形势严峻的土地资源和环境现状。

中国用全球7%的耕地养活了近20%的人口,也因此土地面临资源短缺和严重污染的问题。根据《2017年生态环境公报》,中国农业耕地质量中级以下的面积占72.6%。而依据2014年公布的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》,中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.1%,其中耕地污染最为严重,点位超标率为19.4%,耕地污染面积达1.5亿亩。在土壤的无机污染物中,镉污染尤为突出,点位超标率达7.0%。

此外,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强度最高的国家(消耗了世界35%的化肥),但同时利用效率低(利用率仅为32%,远低于55%的世界平均水平)对水资源也造成很大压力。农业灌溉消耗了中国60%的可利用水资源,用水效率却仅为30%—40%,远低于发达国家70%—80%的水平。中国本身就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缺乏,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,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/4。

民以食为天,食以土为根。一起来简单了解下耕作方式与土壤健康的关系。土壤健康与耕作活动也息息相关。耕作是发生在播种前的农业活动,通过各种人力(牲畜)或机械,为农业制备土壤。

常规性耕作和免耕是目前国际上两种常见的耕种方式。来看一看它们对土壤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吧。

常规性耕作法(Conventional Tillage)

常规性耕作法也称作集约耕作(intensive tillage),在中国对应的就是“精耕细作”的传统方法,通常使用工具对土地进行多次翻耕,收获后被作物残茬覆盖的土壤表层少于15%,或每公顷留下不足560kg残茬的耕作制度。这种耕作方式通常在耕后立即使土壤裸露,直到作物生长足以提供地面覆盖,这意味着在作物的早期阶段土壤不受保护,尤其是在坡地条件下,土壤可能受到侵蚀和径流压力的严重影响。

免耕法(No Tillage)

 

免耕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广泛采用,自1997年以来,美国采用保护性耕作方法的农田已经超过常规耕作或少耕法。

2000-2010年,美国主要作物实施免耕占比(图片来源:美国农业部)

顾名思义,免耕即不使用工具对土地进行翻耕,保持作物残茬在至少30%土壤表以减少水蚀。在土壤表层保留至少每公顷1 121kg的小块残茬以减少风蚀的耕作制度为免耕。

在免耕法采用的30多年来,耕作面积不断增大。其益处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:

其一,免耕可以帮助其减少耕作劳动力,进而节省时间。同时由于减少了机器翻耕和除草等相关农事,可以节省燃料和减少磨损。

同时,免耕还有利于保持土壤有机质。“每增加1%的土壤有机质,每亩土壤可以提高1.25万升的含水量。” 因此可以锁住土壤水分,提高水分利用率。为了提高免耕质量,农民还可以选择在其上种植覆盖作物。覆盖作物通过将碳沉积到土壤中来改善土壤健康。覆盖作物和免耕法的大力推广,使得美国的耕地的侵蚀率在1982到1997年间下降了40%。而在中国黑土地之乡东北,由于长期重耕种、轻保护的耕作方式,吉林省的黑土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50年代初期的8%下降到现在不足2%。

此外,气候变化等问题可以得到改善。研究表明耕作越多土壤中被释放到空气中的碳就越多,因此免耕的出现,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量,而且由于之前说过的使用免耕法燃料用量也会减少,免耕法有利于缓解地球气候变化。

时至今日,耕作仍是绝大多数农民的选择。希望有更多农民能够掌握更多免耕、保护性耕作的相关知识,并因地制宜结合新型耕作方式,比如减少翻耕次数,从而优化土地资源,提升土地健康和质量。

滋养生命、孕育生机的土壤,需要更多力量的关爱,一起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贡献一份力吧。

相关阅读

阅读时长: 8 分钟

带你走进土壤碳封存

农田土壤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集层,并具有扩大碳封存的潜力,因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式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速度。

阅读时长: 10 分钟

健康土壤带来更美好的地球

土地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之一。农民们深知土地资源的重要性,通过减耕和覆盖作物等方法,改善农场土壤健康。

阅读时长: 7 分钟

什么是土壤碳封存

改进的农业实践可以通过减少农业和其他排放、以及在植物生物质和土壤中封存碳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